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历史故事《去古代吃冰》

感谢邂逅发布历史故事《去古代吃冰》,内容如下:

“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时候,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依然会想尽办法品味当地的各色美食。在众多美食当中,有一道令他印象深刻,那就是槐叶冷淘。

所谓“槐叶冷淘”,是以槐叶汁水和面,再切成丝条状,煮熟后再过凉水食用的凉面。杜甫吃“冷淘”时,自豪地表示:“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皇帝纳凉时也吃这种面,咱和皇上吃的面是一样的呀。吃的时候“加餐愁欲无”,总担心不够吃。吃完后“劝人投此珠”,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尝一尝。

“冷淘”,是唐宋时期夏季特别流行的一种小吃。老百姓做冷淘,过凉水也成。但地道的冷淘,必须用冰块冰镇。虽然古代没有冰箱,可这并不妨碍古人用冰块来制作各类消暑美食。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经懂得在冬日凿冰,贮藏于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旧唐书》中曾有记载,唐朝时期,宫廷内专门设置了膳部郎中、员外郎等职,他们便担负有管理藏冰食料的职责。因此,对于皇帝来说,想吃上一份地道的冰镇凉面,并非难事。

对于古代大臣们来说,夏日想吃冰,虽然没有那么唾手可得,但也并没有那么难。一到炎炎夏日,他们便有“高温福利”,即皇帝通常会为大臣们赐冰。欧阳修曾在三伏天里收到过御赐冰块,但他舍不得自己独享,于是转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梅尧臣。不过,梅尧臣“畏冷不敢食”,又将冰块转送给了自己的孩子。

明清时期,这样的传统依然得到了延续。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述道:“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清末的《燕京岁时记》中亦有“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之语。当时的大臣们能够领取到由工部统一制作分发的冰票,并凭冰票前往冰窖中自行领取。根据官职大小的不同,冰票也“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不过,对于古代老百姓们来说,夏日里想得到冰块,就不能够靠皇帝赏赐了。“门前铜盏呼人急,却是冰儿来卖冰。”明代诗人徐渭曾在诗歌中描绘了当时夏日里的卖冰人形象。明代的夏天一到,卖冰的小贩们便会出动,走街串巷卖冰块。卖冰人通常手持两个铜盏,食客们远远地便能听到铜盏相磕之声,并纷纷将其形象地称作“冰盏”。

在清朝,小贩们挑着冰块走街串巷,也会用木棒敲着冰盏,吆喝道“冰胡儿”。人们听敲冰盏和吆喝之声,就知道冰块儿要到了。小贩们手头的铜盏,是制作冰镇美食所用的。比如,将冰块敲碎后加入饮品之中,便成为清爽的夏日冷饮。

说起卖冰人,其诞生时间可不晚,早在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便出现了卖冰的商贩。后唐的《云仙杂记》中有“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的记载,可见当时夏天用冰昂贵。但价格昂贵也得有个度,这不,成书于五代的《唐摭言》中,便以“蒯国人”为主角,讲述过一则“蒯人卖冰”的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个做买卖的蒯国人在街上卖冰,见路人热得发慌,便信口开河,漫天要价。路人恼怒,愤然离去。不久冰化,蒯人钱物两空。这则故事,反应的应当是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现实。

时至宋朝,由于藏冰技术的进步,卖冰成为一个颇为繁荣的行业。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提及,每年七月,巷陌杂卖之中少不了冰雪。而如果人们在夏日前往首都旅游的话,也一定要前往一些知名的老字号大店打卡。比如,京城旧宋门外有两家出售冰块的大店,他们都以银器装盛冰雪,在当时最受欢迎。

和其他时代一样,宋代同样拥有数量庞大的卖冰小贩。那时的卖冰小贩,通常撑着短檐伞遮挡烈日,走街串巷出售冰块或者冰镇饮品、小吃。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荔枝歌》里提到:“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夏日炎炎,听到出售冰饮的小贩来到,人们的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夏日卖冰的小贩们生意一定是极好的。

古人夏日的清爽美食实在太多,我们难以将其全部罗列而出,但冰的存在,一定能够让他们度过清凉一夏。

随机推荐:
蚊帐 家用免安装 原创女装 韩版女童短袖t恤纯棉 绿色鞋子女 百搭 渔具 鱼竿 disney门票 上海 黄色衬衫 雪纺 阿里汽车 便携望远镜 裙子夏连衣裙 假两件 花草茶 前级 乌丫 uooyaa 锡纸盒 烧烤 金属壁挂 日本环球影城门票 金属 书签 古典中国风 手提包 文艺 眼镜框女 面膜粉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